前段时间晚饭过后,小区里的李大爷来找我聊天,说自己最近总是感觉头晕乏力,有时吃完饭还会出现恶心呕吐症状,以前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一直也没找到原因,我仔细询问了李大爷的疾病史,李大爷说患糖尿病有一段时间了,一直吃着药,其他也没什么疾病,我当场给李大爷测了测血糖,餐后血糖17mmol/L,问了一下大爷,空腹血糖一般是3.8mmol/L,典型的血糖波动过大,又仔细问了一下大爷吃的什么降糖药,大爷说刚开始一直吃的二甲双胍片,前段时间换成了阿卡波糖片和瑞格列奈片。
“那您都是什么时间服用啊”我又问道。
“都是饭后啊,以前吃二甲双胍都是饭后,换药后也一直是饭后服用”大爷清楚地说道。
问题就出在这,原来,李大爷原来吃的二甲双胍片确实是饭后服用,但换药后,阿卡波糖片应该与餐同服,而瑞格列奈片在餐前服用,医生也曾叮嘱过李大爷服药时间,可是大爷餐后服药习惯了,也没有太在意服药时间,这才造成了血糖过度波动。
目前,随着我国糖尿病患者越来越来,且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作为一种控制血糖的主要手段也越来越普及,但降糖药种类众多,且各自特点、服药时间不同,服药也有很大讲究,如果病人不按照要求服药,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还会对身体造成二次伤害。临床上常用的口服降糖药主要有双胍类、促胰岛素分泌剂、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DPP-4抑制剂、SGLT-2抑制剂六大类。下面总结一下它们的服药时间和作用机制。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①双胍类降糖药:餐后服用
作用机制:双胍类降糖药一般指的就是二甲双胍,其作用机制是增强肌肉、脂肪等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而起到降低血糖作用。此药对肠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因此一般选择随餐或者餐后服用。
②促胰岛素分泌剂:主要包括两大类,磺脲类和非磺脲类,一般餐前服用。
作用机制:磺脲类降糖药主要包括格列吡嗪、格列苯脲、格列美脲等,它们进入人体后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刺激胰岛细胞产生胰岛素而起到降糖作用,因此其最佳服药时间为餐前30分钟。由于其作用时间的不同,第三代药物格列美脲是长效药,每天一次用药,早餐时或第一次主餐时服药即可。非磺脲类降糖药主要包括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等,其化学结构与磺脲类药物不同,刺激胰岛素分泌起效时间快,维持时间短,可以在餐前1分钟给药,但要注意,不进餐时不宜服用,会造成低血糖。
③α-糖苷酶抑制剂:随餐服用,主要包括阿卡波糖、伏格利波糖和米格列醇。
作用机制:其作用是在小肠内竞争性抑制糖苷水解酶,从而延迟和减少小肠内碳水化合物分解为葡萄糖,延迟小肠内葡萄糖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升高的幅度。随餐服用最好,如在饭后或饭前过早服用,效果就要打折扣。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④胰岛素增敏剂:没有时间限制,可以选择早餐前给药,主要有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作用机制:通过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消除胰岛素抵抗来控制血糖,不会在服后马上反应为血糖降低,故无严格的服药时间限制。
⑤DPP-4抑制剂:不受进餐时间影响,一般清晨给药。主要包括西格列汀、维格列汀、沙格列汀、阿格列汀和利格列汀等。
作用机制:进食后肠道分泌一种激素叫肠促胰素,肠促胰素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但肠促胰素很快被一种酶叫DPP-4分解掉而失效。本类药物抑制DPP-4的活性,增加肠促胰素刺激胰岛素的活性而达到降糖目的。
⑥SGLT-2抑制剂:不受进餐影响,一般空腹给药。主要包括达格列净、卡格列净和恩格列净。
作用机制:可以抑制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回吸收,加速糖从尿中的排泄。降糖作用非常显著,而且不发生低血糖,且有利尿、降压、减重和心血管保护作用。其为长效药,一般每天一次给药即可。
美好生活源于健康之初,健康之初,健康科普专业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