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除了腰围见长、体重增加以外,体检报告单上也增加了“高尿酸”一项。
尿酸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尿酸的过度分泌会导致尿酸盐过饱和,进而析出尿酸盐结晶,这些晶体沉积在关节中,加剧炎症并引起痛风。它们还可沉积于肾脏或输尿管,导致肾脏疾病或肾功能衰竭。除此之外,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等危及生命的疾病也与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降低体内血清尿酸浓度是治疗高尿酸血症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可通过阻止尿酸的合成和再吸收,以及促进尿酸的分解和排泄来实现。
目前治疗高尿酸血症主要依赖药物治疗,如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别嘌呤醇和非布司他等),以及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苯溴马隆和丙磺舒等),前者通过竞争性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发
挥降血尿酸浓度作用;后者通过抑制近曲肾小管细胞尿酸转运蛋白,减少尿酸分泌后重吸收,从而促进尿酸分泌。然而,上述药物在临床应用中会损害肾脏和胃肠道功能等。
那除了药物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实现降尿酸呢?
研究发现,体内嘌呤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前者源自体内合成,后者则主要来源于摄取的食物,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减少体内嘌呤的含量。
肠道菌群
肠道作为消化与吸收食物的重要器官,主要功能为肠道菌群将食物分解成单糖后再由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入血。若肠道微环境发生紊乱,肠道菌群将直接迁移至肠外组织,产生小分子并参与血液循环,最终干预肠道 Toll 样受体导致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因此,肠道菌群通过参与嘌呤代谢酶的合成以及炎性因子的释放,与痛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比如伊平舒®复合益生菌可以分解嘌呤、核苷酸、核苷、肌苷等尿酸前体物质,将其分解为肠道不易吸收的嘌呤碱基,从而减少体内尿酸的生成,降低体内血尿酸含量。
调整饮食
对于外源性嘌呤可以通过控制饮食来实现。对高尿酸血症的饮食安排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l 第一,控制海鲜和鱼类食物摄入量,但由于此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 ω-3 不饱和脂肪酸为人体所必须,因此在减少鱼类摄入后,应注意补充富含 ω-3 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性食物,或者直接补充二十碳五烯酸或二十二碳六烯酸;。
l 第二,控制红肉( 牛肉、羊肉) 的摄入总量,因为红肉中不仅嘌呤含量高,嘌呤的生物利用度也高。
l 第三,不必要控制植物性高嘌呤食物,摄入富含蛋白质的植物性食物正好弥补因限制红肉导致的蛋白质摄入不足。
l 第四,控制果糖类食物摄入量,少食富含果糖的水果、甜菜、蜂蜜,避免直接饮用含高浓度蔗糖的液体。
l 第五,控制饮酒对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对酗酒患者,应叮嘱其放弃饮用啤酒,限制饮用白酒,鼓励饮用适量葡萄酒,将酒精对尿酸代谢的不利影响降低至最低程度。
美好生活源于健康之初,健康之初,健康科普专业媒体!